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人民日报】科技赋能非遗数字化、产业化暨中国刺绣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

2024-01-02 13:3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甘泉融媒   点击:

2023年12月29日,“科技赋能非遗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暨中国刺绣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邀请专家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重庆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等行业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研讨会聚焦中国刺绣数字化保护、数字化采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以及数字化保护、采集、开发、利用等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等主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宏复,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震出席会议,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梁勇主持会议

湖南师范大学杨震副校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我校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致力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和非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助力湖南文旅融合发展提速提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宏复表示,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不仅在非遗保护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也在旅游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全球非遗在数智经济时代影响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融合数字智慧与科技创新等跨界力量赋能非遗产业,打造数字新消费与新文创产业赛道,实现非遗产业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孙舜尧教授做“湘绣传承与创新”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汇报,介绍了“湘绣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以“湘绣针法数据库、数字设计制版软件、新工艺标准制定和智能化生产”等技术核心研发为重点,做好“绣文化、绣产业和绣科技”融合这篇大文章,构建“三绣”统筹的新湘绣产业格局。“人工智能+湘绣”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阳波教授就“湘绣艺术中如何应用机器人技术”进行交流发言,他认为应该利用数字技术发掘湘绣艺术针法数据,开发智能化生产的工艺制版软件,围绕“材料+工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技术的刺绣机装备;李仲阳教授提出“艺术设计+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常月红从中国非遗标准体系、数字孪生系统等思路框架搭建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国非遗保护标准化体系研究”成果。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杨做“故宫文物保护的标准化研究”主题报告,她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手工缝纫技术的历史、应用、传承与发展。

在下午研讨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表达了自己对从事五十多年湘绣创作工作的热爱出发,分享了她多年总结的湘绣技法理论,并希望在场的非遗数字化领域专家学者能在新时代赋能湘绣、带领湘绣继续发光发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惠芬讲述了自己对AI湘绣技术从不认可到接收再到赞同的心路历程,并表示通过今天的研讨交流以及前期与清华大学数字化团队的合作,对“科技赋能非遗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这一主题有了新的改观和理解,同时她还认为中国刺绣数字化保护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保留刺绣表现形式的个性化又要推广AI刺绣应用的标准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德全认为刺绣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需要在加强内容创作与刺绣工艺表现技法相统一,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工艺审美。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荣荣围绕“数字+时尚”进行了交流发言,他详细的介绍了浙江等地区服装行业的数字化智造进程,并表示要结合“Z世代消费”观念以开创性的思路去研究非遗数字化,充分的将手工、半自动、全自动三种应用方法相结合,抓住核心手工部分,利用好全自动部分,让AI技术成为创意设计产业的有力辅助工具。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表示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是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多样性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宫廷部副主任严勇就国家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标准化体系构建进行交流发言,他表示希望通过科技引入,使文物名称的规范问题、安全问题得到标准化管理,并希望通过数字化传播手段让非遗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引导大家了解非遗、热爱非遗。

非遗法研究学者、重庆大学法学院周超教授表示要健全中国刺绣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标准化体系还需国家配套相关的法律进行保护,避免遭受被侵权的危害,他还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详细的阐述了被侵害版权带给非遗数字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广州麒与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继平从刺绣标识品牌化、刺绣潮流引领化、刺绣装饰场景化、刺绣产品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并以“湘风云绣”等湘绣品牌举例,表示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服务领域,推出刺绣全屋定制等新型概念。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产业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学尧表示非遗数字化不仅需要赋予人们情感记忆也要赋予道德记忆,不仅要讲数字逻辑也要讲情感逻辑,在借助数字化手段保护非遗的同时,更要弘扬传统手工艺者具备的“大国工匠”精神。

最后,日本神奈川大学国际日本学部历史民俗学科教授、神奈川大学大学院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委员长周星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工程研究中心在数字化实践上的推进成果,他结合了诸位与会代表的观点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是在守正的同时要接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要时刻牢记守正;二是数据化与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是必然的、是时代所趋的;三是不能过度依赖AI技术,不能让AI技术遮掩了刺绣艺术的地域性、族群性等特色。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9366643/rmh39366643

分享到:

上一条:【长沙晚报】电影《第一支部》剧本研讨会在湖南师大举行

下一条:【芒果TV】湖南师范大学举行2024年新年联欢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