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光明日报】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以实践育人为突破口 培养新时代卓越体育教师

2025-09-09 08:5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意远 郑澜   点击:

湖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大学,自1938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仁爱精勤”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拥有体育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教育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还拥有2个国家一流专业,近年来又新建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已成为培育面向未来卓越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战略引领:锚定育人方向 规划人才培养新蓝图

学院以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对接教育强国建设中,学院通过深化实践育人,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教育实习,再到社会实践,全方位构建起促进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良好生态。面对体育强国建设,学院大力推广体育活动,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在弘扬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内涵,推动其广泛传播;在对外体育交往中,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实践赋能:聚焦能力提升 打造人才成长新路径

学院以“四轮驱动”突出实践导向,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验教学环节,学院构建“自主创新型实验课程体系”,系统整合分散于各门课程中零散重叠的实验内容,将其纳入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图谱,撰写实验系列教材,并独立设课;通过“演示—基础—综合—设计—创新”5层进阶环节,逐级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

运动实践中,学院通过推进学训结合,以赛促训,分层建设40支高水平运动队,让冠军教练走进课堂,加强开放创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教育实习阶段,学院以新课标为导向,在教育“学习—见习—实习—研习”到毕业论文全链条中系统嵌入健康教育模块。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模拟新课改场景,增设表现性评价,推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向健康促进能力转化。

社会实践板块,学院依托“三下乡”等项目,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基层开展体育支教和体质健康筛查。结合“挑战杯”“互联网+”竞赛,引导学生围绕乡村体育问题开发解决方案。

融合发展:打破壁垒界限 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院以“五域融合”体现培养主体多元协同。在体教融合方面,学院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训练与学生生活,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科教融合方面,学院充分整合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资源,融合AI、VR、AR等前沿技术,建成“健身运动处方综合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一流课程;将教师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跃迁。

校企、校地融合层面,学院深化“政府—学校—行业—社会”多元协同机制,推行“高校+行业”双导师制,联合制定培养标准和职业规范;以校企共建赛艇队、省队校建空手道队、校地共建乒乓球队为典范,创新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

中外融合方面,学院依托中英合作“体育教育”本科培养项目,引进英方理实融合(“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课程体系,采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多元方法,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批判性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已培养351名拥有中英双学位的体育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实践,学院在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方面成绩斐然,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在竞技体育领域,学生在奥运会及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田径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夺冠。该培养模式也得到兄弟院校的广泛赞誉与借鉴。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核心力量;体育,则是强健体魄、砥砺精神的关键要素。学院将持续深化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教育之力厚植国家发展根基,以体育之魂铸就民族强健体魄,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强国梦想持续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9/09/nw.D110000gmrb_20250909_4-04.htm

分享到:

上一条:【新湖南】湖南省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湖南师范大学6位校友荣获表彰

下一条:【光明日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核四翼”培养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