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在三湘大地激起强烈共鸣。连日来,湖南省科技界、教育界广大工作者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紧抓历史机遇,勇担时代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瞄准自立自强,锻造科技“硬实力”
“全会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文辉说,“我们将聚焦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发挥种业、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优势,争取国家实验室基地在湘布局,推进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平台,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湖南力量。”
“全会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出部署。作为一家深耕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企业,我们使命在肩。”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华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产业融合,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临床一线与产业生产线,以技术普惠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助力全国医疗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岳麓山实验室主任助理朱育锋表示,实验室将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实验室“十五五”发展规划中,紧紧围绕国家所需、湖南所能、产业急需,聚焦杂交稻、玉米、大豆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持续加强湖南主要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等核心种质创制、重大新品种培育等科研攻关,布局“AI+种业”等前沿热点领域研究,力争尽快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标志成果,解决一批种业企业关键核心“卡脖子”难题,为保障国家种业安全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核心支撑。
夯实人才根基,赋能创新“软实力”
“全会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山表示,湖南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优化高等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落实“投资于人”理念,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质量水平更高、服务能力更强、公平更加彰显、发展更可持续的教育强省。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表示,“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湖南师范大学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效;打造科研创新集群,大力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以新校区建设为牵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实效,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一流大学。依托湘江实验室科技创新优势,立足“新工科+新商科+新医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在推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挺膺担当;不断彰显“数智+”“绿色+”“文化+科技”融合育人特色,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引导师生更好融入国家战略。
“国家‘十四五’期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我倍感自豪、深受鼓舞。”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曹裕说,自己将做好前沿基础研究与交叉应用研究的践行者,瞄准国家发展需求与行业关键技术,深入研究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管理学术体系,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与政策咨询,努力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决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