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光明日报】湖南师范大学:创新“双核共生”模式 促进人才共育共进

2025-09-08 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嘉伟 刘自然   点击:

这两天,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喜报连连:学院学子首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一等奖,创下参赛以来最佳成绩;物理学专业在湖南省率先完成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专家进校考查。这些重要成果,标志着学院在构建“卓越教师”与“拔尖创新人才”并重的“双核共生”培养模式上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起,该专业依托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拔尖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构建了以“厚重基础、科教融汇”为特色的“双核共生”培养模式。“双核”分别指向“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该模式建立“基础共享—方向差异—实践互哺”三级课程体系,并配套“动态分流机制”和“引智—平台—开放”资源整合机制,依据学生志趣与潜能实施科学分流,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互哺,从而促进两类人才在素养与视野上的全面提升,实现核心能力的共生共进。

2022级学生王维湘的成长经历是该模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轨道上的生动体现。 她通过学院“动态分流机制”进入该轨道,在导师指导下,将理论课程所学应用于前沿研究,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等一系列突出科研成果。同时,她通过参与未来教育家竞赛和教育实习,涵养了作为科技工作者所必备的教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她的历程集中展现了“方向差异”培养和“实践互哺”机制在塑造学生前沿突破力与内在驱动方面的良好效果。

近五年来,“双核共生”模式已惠及学生超过3000人,学生在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和师范技能等方面获国家级奖项数十项。同时,专业建设同步跨越发展,新增国家级人才12位,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评国家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形成人才输出与学科建设良性互促的新格局。(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嘉伟 通讯员 刘自然)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b7ee314dc4a4e498dc0aee0fcaf0ca8

分享到:

上一条:【光明日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核四翼”培养人才

下一条:【人民网】湖南师范大学:精准“滴灌” 培养高质量经管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