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科研

文学院举办“麓山秋读”系列讲座

2017-09-29 13:27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何纯洁 徐诗雅 陈依依   点击:

(通讯员 王佩 谢婧 曹文毓 吴凡)9月25日至27日,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专家李云雷,当代著名作家阎真、刘舰平,当代著名文学作家、我校“潇湘学者”韩少功分别在文学院216教室作题为“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小说的语言艺术”“我写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几点感受”“散文的前世今生”的讲座。

李云雷以先锋文学西方化的倾向为切入点,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讲述了自己对文学作品本土化的追求,他表示,当代文学作品应当更关注中国人的生活、情感以及经历,而非一味地学习西方。他认为,文学命题的选取应从概括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复兴等角度入手,当代文学是对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并激励青年一代发掘新的文学主题和新的命题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对当代文学进行创新,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刘舰平表示,诗歌创作是“写心里所想——心灵的灌溉比身体所需更为紧迫”。他从生存现实与理想创作的对比、人工智能与人文写作的竞争两个方面,论证了文学情感基于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的观点。他以诗集《我的影子》为例,将文字创作比作影子,阐述了自己对世界、生命和诗歌的感悟,并提出“旧体诗不拟古,新体诗不傍洋”的创作观念。

阎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说明了“文学的价值之顶是历史内涵、思想深度和诗歌艺术审美性”。他以语言艺术为主题,从语言艺术和反叛规范两大方面出发,阐述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观点。他以《红楼梦》《陈涉世家》等著作为例,指出人物对话在小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比较了比喻、隐喻和情节性隐喻的差异,强调不能脱离形象谈思想。阎真鼓励同学们学会从叙事手法和语言表达中判断作品是否有新意,并在自身创作时有所创新。

韩少功围绕散文的“前世今生”进行讲述。他说,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散文大国,散文与小说在古代并没有严格界限,五四运动之后,文体写作才逐渐固定下来,表现出新的创作形势。“大众化”“民族化”的写作格局使当代散文界的门槛降低,出现了新的创作平台,促使余秀华、范雨素等草根作家的涌现。韩少功说,散文是最易写、也是最难写的文体,散文见功夫、见人格,他希望同学们培养心性,勤于琢磨,写出好的散文。

文学院部分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

李云雷简介:

曾任《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现任职于《文艺报》。曾获2008年“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十月文学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等。著有评论集《重申“新文学”的理想》《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等。

刘舰平简介: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连续五届当选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87年被聘为驻会专业作家;1997年职称评定为文创一级。曾获省级以上及海外各类文学奖励二十余次,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或编入各种大学、中学语文教材。出版有《船过青浪滩》《堂堂男子汉》等小说选本,以及《心空仍有风筝飘荡》《醒时复混沌》等散文作品。

阎真简介: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贴教育工作者。出版了《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四部长篇小说。

韩少功简介:

代表作有《月兰》《西望茅草地》《爸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等,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

编辑:何纯洁 徐诗雅 陈依依

分享到:

上一条:2017年湖南省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做客量子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