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湘伴】湖南这所高校,为学生“定制”就业服务

2025-08-16 20:21   来源:湘伴   作者:张杜豆   点击:

湘伴按: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源头活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战略重点,通过政策扶持、生态构建和优势赋能,推动“大学生背上双肩包就可以到湖南来创业”的愿景逐步变成现实。

“湘办青思享 轻松学百分”第50期学习交流活动,聚焦大学生创业就业主题,深入探讨青年就业创业困局,解锁大学生专属成长路径。

湖南省委办公厅“湘办党建”与湖南日报“湘伴”携手打造的专栏《青年思享汇》,今天推出第三期,邀请一位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员,分享自己在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真切感悟。

以“定制化服务”为钥,打开大学生就业创业新路径

高校是引领青年的关键场域,高校辅导员兼具青年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双重职业身份属性,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引航者。

作为在湖南师范大学连续担任九年毕业班辅导员的就业专干、现任工程与设计学院团委书记,笔者一直在思考,辅导员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更贴近学生所需?

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把就业创业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定制化服务”是关键。要做到逐个深入交流、靶向资源推送、凝聚多方合力,为大学生们的职业道路点亮明灯。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逐个“谈”:“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当下部分学生存在“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本质上是职业价值观偏差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就业创业指导全过程,因此需要谈得细,真正走进学生;谈得高,厚植理想信念;谈得远,服务国家大势。

定制专属个人简历,谈大学三年过往。面对全新的毕业班,我们通过布置暑期作业的方式,快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比如,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大学三年的课程成绩、科研成果、专业技能、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情况,提炼关键信息,突出个人优势与特色,定制专属个人简历。

九年来,笔者收集修改1200余封学生简历,还将优秀简历提供给低年级学生参考。一位大一的学生说:“看了学长学姐的简历后,我感觉知道要怎么过大学四年了。”这让笔者意识到:简历在助力毕业生求职的同时,还能为低年级学生树立目标、规划学业提供参考。

摸排就业创业意向,谈未来实践规划。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就业创业意向,完善“就业创业意向普查表”,挖掘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提供精准指导。摸清学生“心事”才能找准服务“方向”,还能了解学生阶段性共性问题,方便通过班会、座谈会等集中引导。

大学生参加高校服务就业专项活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定制动态跟踪台账,谈近期进展与困难。笔者建立了“一生一页” 的动态跟踪台账,通过每次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停滞和低谷类别学生,联动学院资源调整指导方案。

用心“推”:“靶向聚焦”才能“行之有效”

如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把“我们有的”转化为“他们要的”是关键。高校辅导员要跳出“就业抓就业”的局限,将工作置于"培育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大局中谋划,将好的政策推给学生,好的学生推给企业,好的创业项目推给社会。

定制就业创业漫画,将最新政策日常推。从2018年开始,我们尝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了“创小漫”系列漫画,包括解读就业创业政策的“漫绘就业”、绘制人物故事的“漫绘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画说党史”、抚慰学生的“治愈漫画”以及激励准教师的“师德100句”。现已绘制80余篇漫画,还衍生出配套小视频,形成了IP形象,让学生看着漫画就能了解相关政策。

定制院系专场招聘,将优秀学生单独推。针对学生反映的“大型招聘会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分专业、分行业的 “专场招聘会”,目前已开展40余场。为解决简历“石沉大海”的困境,我们设计了“单独推荐四步走”方法:先摸清企业需求,再附上“美言小作文”推荐学生,增添学生信心的同时,也让企业感受到湖南高校对就业工作的走心和用心。

专场招聘会现场。

定制创业扶持计划,将适配机会精准推。就业创业一定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工作,要形成成长式的指导。例如,针对大一学生,联合专业教师开设“产业前沿通识课”,通过企业高管讲座、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职业—创业”的关联认知;对大二大三学生,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入“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技巧”等实操课程,把握住创新创业大赛,对接省创业投资基金,推荐优质项目进入孵化池;对毕业班学生,聚焦“就业与创业落地”,提供“一对一”创业导师对接服务,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创业项目与市场的桥梁。

合力“帮”:“协同式赋能”才能“搭建成长阶梯”

就业创业工作不是单一方面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撬动各方资源的“合力工程”。高校辅导员既要做政策的“执行者”,也要做资源的 “链接者”;既要做学生就业的“服务者”,也要做创新创业的"陪伴者"。

联动企业基地,让实践场景 “活起来”。利用湖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笔者带领学生开展 “红色创业研学”:走访醴陵陶瓷、安化黑茶等非遗产业,让他们明白 “创业不仅是个人奋斗,更是传承文化的责任”;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让学长学姐现场分享职场经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比课堂说教更有说服力。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图源: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联动优秀校友,让经验传递 “接地气”。相较于行业大咖,学长学姐的创业经验往往更易被学生借鉴。因此,我们尝试推出“学长学姐有话说”创业交流平台,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分享。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围着学长追问 “如何克服初期资金困难”“怎么平衡学业与创业”。会后有学生说:“原来成功离我们这么近,他们能做到,我也能试试。”

通过重视并盛大的举办各类院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更多同学了解身边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激发自己的创业idea,也让团队可以在比赛中不断打磨自身的项目,不断优化和完善。 比如,我校工程与设计学院学子孵化的项目在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院赛。

作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笔者在交流活动现场聆听了诸多观点,对当下就业创业生态有更立体认知。就业与创业看似两条路径,实则紧密相连,是青年实现价值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命题关乎个体选择与社会协同。我们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破教育与实践壁垒,让学习成果转化为产品,对接职业规划与行业趋势,使青年踏入社会更有底气。同时,需要警惕就业市场的新现象与新挑战,如灵活就业形态或职业迷茫、隐形歧视与不公、形式化招聘行为等。破解这些问题,既需政策精准发力,也需社会各界营造清朗就业环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yzuQxq-B4j-7lQ2mJJXDw

分享到:

下一条:【人民网】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构建地方高校卓越统计人才培养新范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