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0月14日讯(通讯员 任海燕)近日,第三届“洪堡日”国际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洪堡的宇宙:伦理与审美”为主题,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
据悉,“洪堡日”系列活动是为纪念德国著名博物学家、地理学家与思想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而设立的年度学术盛会,旨在传承其跨学科研究精神,构建全球学术对话网络。
10月10日,论坛开幕式正式举行。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震出席并致辞。他指出,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国际交流合作。杨震鼓励学者以中国视角参与全球学术对话,并欢迎更多国际学者走进中国,促进文明互鉴。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前主席、该校“潇湘学者”张隆溪在发言中表示,洪堡的跨学科理念与18世纪有机论相契合,其精神对21世纪全球知识互联具有重要启示。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Ottmar Ette介绍了洪堡研究全球网络的构建情况,并透露第四届洪堡日论坛将于2026年在重庆举办。
随后,在为期两天的主旨报告中,13位学者围绕洪堡的自然观、洪堡与世界秩序、洪堡的中国学术等议题展开探讨。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提出“跨文化责任美学”理念,倡导融合中西思想应对全球生态与文化挑战。多位学者还从儒家伦理、书写路径、认知革命等角度,分享自己的洪堡研究心得与成果。
本次论坛还设有三场主题学术讲座,分别由李雪涛、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冯亚琳及法国新索邦大学教授Stefanie Buchenau主讲,内容涵盖诠释学、卡夫卡文学与康德自然哲学。
此次活动不仅为国内外洪堡研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德、中欧学术合作与湖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