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新湖南】青春“三下乡”| 千年农耕智慧焕新,“古法新酿”重塑耕地活力

2025-07-13 15:27   来源:新湖南   作者:汪俣 颜木丁 谢可   点击:

7月8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湖湘耕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组、“桃源耕梦,乡土育禾”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湖南省桃源县高桥社区千亩示范片,实地探访以千年农耕智慧为底色的“古法新酿”酸化耕地治理模式。团队与桃源县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陈志军、种粮大户乐在福展开深入交流。

课题组和实践团成员正前往高桥社区千亩示范片

调研过程中,陈志军向大家介绍,桃源县耕地过去长期受到土地酸化、地力降低等问题的困扰。针对这些情况,当地积极探寻治理路径,形成“古法新酿”特色模式:一方面,它有着深厚的农学文化底蕴,其传承的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生石灰施用等土壤改良古法,在《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古代农书中均有记载;另一方面,该模式融合智能监测、土壤检测、机械化作业等现代科技手段,共同促进了耕地质量与粮食产能双提升。

课题组和实践团成员现场参观酸化耕地治理

作为湖南省农耕文化与耕地保护十大优秀案例之一,桃源县酸化耕地治理成效显著,2023-2024年推动16万亩酸化耕地pH值提升至5.47、水稻亩均增产66.7公斤。该模式成功打造出可推广的技术样板,为南方丘陵地区酸化耕地治理提供了“桃源方案”,让“桃花源里好耕田”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参与人员结束后合影

此次调研,实践团队切身感受到“古法新酿”在酸化耕地治理中的实践效能与独特价值。它不仅为耕地保护开辟新路径,更激活了传统农耕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字、图片:汪俣 颜木丁 谢可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7/29920447.html

分享到:

下一条:【光明日报】“大数据大模型时代的经济建模与金融研究”专题研讨会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