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华声在线】许云平、周俊凡:厚植个体三大素养 筑牢社会“免疫”屏障

2022-03-13 21: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许云平 周俊凡   点击:

许云平 周俊凡

毋庸讳言,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堂终生难忘的“实践课”,给环境教育、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反思。它警示我们,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高精尖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特别是灾难应对的基本素养,二者不可偏废。

在灾难面前,人们往往面临三重困境:如何认识带来灾难的环境,并寻求继续与之相处之道?如何找到解决灾难的方法?在生命受到重大威胁和伤害时,如何保全生命并重新认识生命?应对这三重困境,个体需要拥有以环境素养、科学素养和生命素养为核心的灾难应对综合素养。不同于医疗、应急、防控等工作,教育可以未雨绸缪,在提升个体灾难应对综合素养上久久为功,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做好准备。

在环境素养提升方面,加强环境教育,提升公民的环境素养,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合理安排环境知识教育、环境理论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构建贯彻终身的全民环境教育体系。要加强环境知识教育,内容上要以个体可实际感知的自然现象为主;形式上要将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相结合,以户外教学为主,让个体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了解动物、植物、细菌、病毒、山岭、河流及各种自然现象,形成对生态环境的直观印象,培养对动植物的感情,养成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等。要加强环境理论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环保名篇名著,在历史教学中探讨好食“野味”的历史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在地理教学中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治学习中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化学课中加入环境治理等,培植共生理论等环境理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引导个体学习和继承中国优秀环境伦理思想,学会用伦理的眼光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个体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素养提升方面,加强科学教育,更新科学教学内容,改革科学教学方式,提升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光要仰望星空,还要贴近生活,要在传统的物、地、化、生等科学知识之外,与时俱进地加入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卫生科学、应急防控等内容。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造精神和批判思考的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营造适合个性化特点的课堂氛围,培养个体的求真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目标上,要引入价值观教育,不仅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还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和现代道德伦理内容,要把人文教育列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施予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教育的同时,加强人道主义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素养。

在生命素养培养方面,要加强生命教育,培养个体拥有健康的生命观。要涵养个体的自然生命,从保全个体的身体开始,开展基本的生理教育、体育锻炼和自我保护教育。使个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不仅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敬畏别人的生命;不仅敬畏人类的生命,也要敬畏大自然中其他物种的生命。要提升个体的精神生命,加强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个体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培养不畏生死、不计名利、主动请缨、冲在一线的榜样品质。要丰富个体的社会生命,培养个体从事社会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能在社会生存的人;培养个体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使个体成为宽容友爱、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人;树立个体社会共同体意识,提高其维护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责任感,能够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面对疫情,谁先形成免疫屏障,谁就能赢得主动。素养的提升既是为了个体安全,也是为了群体安全,教育工作者没有退路,教育责无旁贷,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全面提升个体环境素养、科学素养和生命素养,全面构建应对各种灾难的“免疫”屏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链接: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2203/202203130904372649.html

分享到:

上一条:【央广网】黄耀红: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下一条:【华声在线】关注心理健康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师大签署对口协作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