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潇湘晨报】他们的14天 最幸福的是:出入平安

2022-04-14 17:3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潇湘晨报   点击:

夏禹在搭建核酸点雨棚。图/受访者提供

董洁(左四)和队员在电信小区门口合影,后面是四个大字:出入平安。队员身上黄色的袋子,一边装工具一边装垃圾,方便好用。 组图/受访者提供

“截至4月13日6点,长沙全市已仅剩一个中风险地区,行程卡摘星似乎就在眼前。”4月13日,长沙市疾控中心公众号文章中的这句话,令不少人难以按捺激动之情。

在这条通往“摘星”目的地的路上,有着无数人挥洒下的汗水。本报今起推出《他们的14天》系列报道,记录他们的故事。

大白们

几栋楼爬下来,衣服湿了又干

驻扎封控区的日子:学生写字条表达感谢,老人守座机旁等来电

本报记者梅玫长沙报道

深入封控区内直至解封,是什么感觉?对于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二科护士长董洁而言,有压力,也有感动。

3月26日,董洁收到通知,长沙枫树山社区封控区需要增派人手进行核酸采集工作。第二天,她便作为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片区组长进入枫树山社区,开始了十多天的封控区工作生活。

雨水混着汗水,工具拴在腰间

凌晨5点半,闹铃刚响了一声,董洁就伸出手赶紧关掉了。

“这么早?”丈夫似乎有些不适应。“下雨了,得早一点集合。”董洁手脚麻利地出了被窝。

这天是3月30日,董洁被派到雅礼中学和枫树山社区封控区的第三天。而她早起的原因,当然不只下雨这么简单。这天,他们的核酸采集范围又增加了,其中,马家冲小区地形复杂,里面租户也很多,没有熟悉的人带着,很可能分不清东南西北。

和她担忧的一样,雨越下越大,对核酸采集工作形成巨大挑战。

穿着雨衣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体力透支得很快。一层紧实的防护服套上雨衣后,原本就密不透风的感觉在雨水的冲刷下被加倍放大,防护面屏也模糊了起来,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采集用具和废弃垃圾的携带和处理也成了大问题。队员灵机一动,取来两个黄色医用垃圾袋,拴在腰间。一边放上需要的采集拭子管、消毒酒精,一边充当临时的污物袋。

忙完准备工作,时间已到9点。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董洁和队员进入了马家冲小区。马家冲小区年代较久,并没有安装电梯,董洁和搭档爬楼梯挨家挨户地敲门,爬两层就得停下歇口气。

“今天(3月30日)捅几次?”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董洁都能听到这个提问。

原来,封控区的核酸采集要求是单次双管,鼻拭子和咽拭子的采集同时进行。

连续几栋楼爬下来,董洁两腿开始打颤,里面衣服也被汗水浸湿。

“你鞋子衣服湿了吗?”董洁问队员。“湿了又干了。”队友说。

中午12点,董洁和队员完成了马家冲小区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

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董洁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又活过来了”。

独居老人的门口多了张暖心字条

除了家人的支持,董洁深入封控区的日子里,也被居民感动着。

枫树山社区内的雅第大厦住着许多雅礼中学和中雅培粹学校的学生。在这次疫情中,他们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3月31日,董洁照例来到雅第大厦10楼李同学家门口。门口的一张字条让董洁准备敲门的手停了下来:致做核酸的叔叔阿姨们,十分感谢你们这几天辛勤的付出,你们自己也要多注意啊。我已经于3月30日前往集中隔离,希望这张字条能帮你们省点力气。

她拿出手机,拍下这张字条珍藏。“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当然有助于我们工作的推进,更重要的是能在最累的时候鼓励到我们。”

随着时间推移,封控区内的居民从最初的忐忑,变得逐渐平和。对鼻拭子采集的恐惧也减少了,还会在核酸采集开始时主动搬着椅子在门口等候。

令董洁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听力障碍的独居老人,有时会忘记戴助听器,替她做核酸采集不是个容易事:老人家门外加装了一道大铁门,门敲得轻了,老人很可能听不见,敲得重了,又怕影响邻居。

一次核酸采集完成后,董洁向老人说明了自己和队员的难处,第二天,老人的门口多了张字条:这是我家的座机号码,工作人员来了请打电话。为了保证能听到,老人座机的来电铃声还被调到最大。

后面,董洁才知道,每到核酸采集的时间,老人便会坐在座机旁边等着。

老师们

“学生在里面,老师也应该在”

辅导员为隔离学生搭建网络面试间,分拣9000多人快递外卖

本报记者骆一歌实习生周湘汨长沙报道

3月26日,湖南师范大学等地被纳入管控区。其中,德智园学生公寓,住有3500余名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且当时并无直接管理老师。

由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体美三院学生占这3500余人的半数以上,3月29日开始,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夏禹、美术学院唐士晋、音乐学院张行这三名辅导员主动递交请战书,申请入驻德智园区抗疫一线,同学生吃住在一起,直至4月9日0点“解封”。

从管控区外围到深入区域内部,作为学生与学校的纽带,老师们经历了怎样的14天?近日,夏禹向潇湘晨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前三天每天仅三小时睡眠时间

“在外面鞭长莫及。我觉得,既然学生在里面,那么我们老师也应该在里面。”正式入驻德智园区当天,夏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详细了解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学院相关的各级领导汇报;对所有的运动场所以及休闲区域进行排查,组织以体育学院为主的党员志愿者团队,协助组织德智园师大本科生的核酸检测以及扫码。“前三天印象最深,只有三名老师进了德智园。当时感觉人手非常不够。”

在这三天内,老师们要完成的不仅是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他们三人成了学生与学校各部门、甚至是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大学之间仅有的“纽带”。

除了防疫,关键是还得为学生排忧解难。

由于园区内包含各学院应届毕业生,三位老师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考研复试场地及求职面试场地需要,带领志愿者搭建网络面试间;为了让学生亲友放心,他们向家长直播介绍德智园宿舍区的防疫举措,以及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情况……

“那三天我们基本上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睡眠时间,其他时候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夏禹说。

好在,4月1日,增援的物业工作人员到来,谭梦等五名辅导员也入驻德智园园区内。

“连续十几天,每天4小时马不停蹄”

对夏禹来说,那段时间最难的工作,莫过于处理德智园园区共计9000多名学生的快递和外卖。

为防止疫情输入,快递、外卖要做到区别消杀和有效转接。于是,经过分工后,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8点,夏禹他们便与物业人员、学生志愿者一同进行外卖消毒、分拣及分发工作,平均每分钟消毒转接各类外卖、快递20余件。

夏禹和同事负责接收外卖等物品,进行消杀、编号,并与志愿者进行物品交接,志愿者维持秩序、报号码并交接。此外,领取时所报编号与实际不符的外卖或快递还要进行登记,并于外卖转运时间截止后根据所登记信息进行查找,联系同学前来领取。

“连续十几天,每天4小时马不停蹄。”夏禹回忆,防护服很闷,工作期间尽量避免上洗手间,当时每天的步数高达25000步至27000步。

4月8日当天,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多名学生得知了学校即将“解封”的消息。与兴奋的学生不同,夏禹表示自己当天的心情非常平静。

他和同事有条不紊地做好管控最后一天的工作:引导学生有序就餐,收发了1220杯爱心咖啡,分拣分发外卖……

4月9日0点,正式解封。学生的表现令夏禹彻底放下心来。

“学生很安静,没有出现喊楼、下楼、聚集的情况。”夏禹介绍,“我们跟他们说,晚上好好休息,醒来之后,德智园园区就解封了。”

原文链接: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22-04/14/content_3079551.htm

分享到:

上一条:【红网】千里援吉!一起听听醴陵“大白”的长春抗疫心声

下一条:【潇湘晨报】我们都是摘星人|湖师大辅导员:处理近万人快递外卖,最后一天很平静

关闭